C++ static_assert(静态断言)
断言是编程中常用的一种调试手段。在 C++11 之前,C++ 使用 assert() 宏进行断言。但是,assert() 宏只能在程序运行时期执行,这意味着不运行程序将无法检测到断言错误。如果每次断言都要执行一遍程序,则检测效率就会降低。
另外,对于 C++ 中使用较多的模板来说,模板实例化是在编译阶段完成的,assert() 断言不能在编译阶段完成对模板实例化的检测。为此,C++11 引入了静态断言 static_assert,用于实现编译时断言。
静态断言的语法格式如下所示:
在执行断言时,编译器首先检测“常量表达式”的值,若常量表达式的值为真,则 static_assert() 不做任何操作,程序继续完成编译;若常量表达式的值为假,则static_assert() 产生一条编译错误提示,错误提示的内容就是第二个参数。
本例编译错误就是由于第 16 行代码断言失败。如果注释掉第16 行代码,则程序编译通过。
需要注意的是,static_assert() 断言表达式的结果必须在编译阶段就可以计算出来,即必须是常量表达式。
如果使用了变量,则会导致编译错误,示例代码如下:
声明:《C++系列教程》为本站“54笨鸟”官方原创,由国家机构和地方版权局所签发的权威证书所保护。
另外,对于 C++ 中使用较多的模板来说,模板实例化是在编译阶段完成的,assert() 断言不能在编译阶段完成对模板实例化的检测。为此,C++11 引入了静态断言 static_assert,用于实现编译时断言。
静态断言的语法格式如下所示:
static_assert(常量表达式, 提示字符串);
在上述语法格式中,static_assert 有两个参数:-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常量表达式,即断言表达式;
-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。
在执行断言时,编译器首先检测“常量表达式”的值,若常量表达式的值为真,则 static_assert() 不做任何操作,程序继续完成编译;若常量表达式的值为假,则static_assert() 产生一条编译错误提示,错误提示的内容就是第二个参数。
示例
下面通过案例演示静态断言的用法,C++ 代码如下:#include<iostream> using namespace std; template<typename T, typename U> void func(T& t, U& u) //定义函数模板func() { static_assert(sizeof(t) == sizeof(u), //静态断言 "the parameters must be the same width."); cout << t << "与" << u << "字节大小相同" << endl; } int main() { int x = 100; //定义变量 int y = 20; //定义变量 char ch = 'a'; //定义变量 func(x, y); //调用func()函数 func(x, ch); //调用func()函数 return 0; }编译错误,运行结果如下:
the parameters must be the same width.
示例分析:- 第 3~9 行代码定义了函数模板 func(),在函数内部,使用 static_assert() 判断两个参数的字节大小是否相同,如果不相同,即静态断言失败,则输出提示信息“the param eters must be the sam e width”;
- 第 12~14 行代码,定义了两个 int 类型的变量 x、y 和一个 char 类型的变量 ch;
- 第 15 行代码调用 func() 函数,传入 x 与 y 作为参数,由于传入的参数都为 int 类型,因此程序编译不会出错;
- 第 16 行代码调用 func() 函数,传入 x 与 ch 作为参数,由于 x 为 int 类型,ch 为 char 类型,因此,程序在编译时静态断言失败,编译器报错。
本例编译错误就是由于第 16 行代码断言失败。如果注释掉第16 行代码,则程序编译通过。
需要注意的是,static_assert() 断言表达式的结果必须在编译阶段就可以计算出来,即必须是常量表达式。
如果使用了变量,则会导致编译错误,示例代码如下:
void set_age(const int n) { static_assert(n > 0, "The age should be greater than zero!"); }上述代码中,在 static_assert() 中使用了参数变量 n,编译时报错“表达式的计算结果不是常数”。
声明:《C++系列教程》为本站“54笨鸟”官方原创,由国家机构和地方版权局所签发的权威证书所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