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近义词

隐约的近义词(22个)

本文汇总了 22 个隐约的近义词,分别如下:

  1. 模糊 [mó hú]:指事物轮廓或界限不清晰,难以辨认,常用于形容视觉或记忆中的不明确状态。
  2. 朦胧 [méng lóng]:形容事物若隐若现,带有一种迷离或不清的感觉,常用于描述光线、景色或情感。
  3. 恍惚 [huǎng hū]:指神志或感觉不清晰,好像在梦中或不真实,常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对事物的感知。
  4. 迷蒙 [mí méng]:指视线或感觉被遮挡,呈现出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,多用于描写雾气或朦胧的景象。
  5. 隐隐 [yǐn yǐn]:形容事物不明显,若有若无,常常带有一种微弱或不易察觉的意味。
  6. 依稀 [yī xī]:指事物模糊不清,但仍能辨认出大致轮廓或印象,常用于回忆或远观的场景。
  7. 隐秘 [yǐn mì]:指事物隐藏而不易被发现,带有一种不显露、不张扬的特性。
  8. 隐晦 [yǐn huì]:形容言辞或含义不直接、不明朗,带有遮掩或不易理解的特点。
  9. 隐蔽 [yǐn bì]:指事物被遮挡或隐藏,不容易被察觉或发现,常用于描述地点或行为。
  10. 隐伏 [yǐn fú]:指事物潜藏或埋伏,不显露出来,带有一种潜在或待发的意味。
  11. 隐没 [yǐn mò]:指事物逐渐消失或不显现出来,常用于形容景象或踪迹的消失。
  12. 隐退 [yǐn tuì]:指事物或人从显眼的位置退去,变得不明显或不引人注目。
  13. 若隐 [ruò yǐn]:形容事物似有似无,带有一种不确定或模糊的特性。
  14. 若现 [ruò xiàn]:指事物好像显现出来,但又不完全清晰,带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。
  15. 蒙眬 [méng lóng]:指视线或意识模糊不清,常用于形容睡眼惺忪或雾气弥漫的景象。
  16. 迷离 [mí lí]:形容事物模糊而难以捉摸,带有一种扑朔迷离或不易分辨的感觉。
  17. 隐隐约约 [yǐn yǐn yuē yuē]:形容事物不很明显,但仍能略微感知到,常用于视觉或听觉的微弱感受。
  18. 若隐若现 [ruò yǐn ruò xiàn]:指事物时隐时现,似有似无,带有一种不确定或模糊的状态。
  19. 模模糊糊 [mó mó hú hú]:形容事物轮廓或内容不清晰,难以辨认或理解。
  20. 朦朦胧胧 [méng méng lóng lóng]:指事物模糊不清,带有一种迷离或不真实的感觉,多用于形容光线或意识。
  21. 迷迷蒙蒙 [mí mí méng méng]:形容景象或感觉模糊不清,常用于描写雾气或意识不清晰的状态。
  22. 扑朔迷离 [pū shuò mí lí]:指事物错综复杂,难以辨清真相,带有一种模糊而混乱的感觉。

隐约的详细解释和用法

隐约(yǐn yuē)是一个非常富有意境的词汇,常用来描述事物不明显、若有若无的状态。它多用于形容视觉、听觉或感觉上的模糊不清,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或者不确定性。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,还是在日常表达里,隐约都能传递出一种含蓄而深远的意蕴。

 

隐约在具体使用时,可以指远处的景色或声音,比如山间的薄雾中隐现的轮廓,或者远处传来的低语声。此外,隐约还能用来描述记忆或情感,比如对过去的某段经历只有模糊的印象,或者对某件事情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。这种用法让隐约充满了一种诗意和哲思。

 

隐约的表达方式非常灵活,既可以用来描述客观事物,也可以用来形容主观感受。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,隐约都能很好地传递出那种不明确却又令人遐想的状态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,既能让人感受到事物的存在,又能保留一份神秘感。

隐约的经典出处:

隐约的优质例句: